×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医改背景下高校学生慢性病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

0 引言

慢性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生活细节及自身行为方式而导致产生的威胁其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危害,还会为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逐渐增高,国家出台了相关医改政策,在适应医疗行业发展需要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体现出了医疗事业作为公共服务对于人们现实生活的适时适应性。在医改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学生慢性病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剖析,帮助高校医疗机构认识到慢性病干预的重要性及系列具体措施落实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效降低高校学生慢性疾病的患病率。

1 慢性病发展现状

由于现代科技社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便捷度越来越高,对先进科学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忽视了身体力行对于自身健康水平有序提升的重要性,使得慢性病有机可乘。总的来说,慢性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但就实际而言,慢性病风险行为在青年人群中也具有较高的存在率,甚至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这使得国家相关部门不得不引起重视,并及时高效地实施相关应对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慢性病对我国青年健康成长的影响。青少年与多样化社会的接触机会越来越多,甚至有部分青少年从中养成了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这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尤其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其自主性更强,与外界复杂环境接触更多,其健康风险行为也随之增多。高校在认识到学生不良行为对于其健康发展的威胁之后,片面地将其归结为教学管理问题,没有意识到其深层次蕴含的慢性病危机,这就导致相应的健康生活教育及疾病干预工作发展滞后,没能切实高效地起到预防作用。因此,慢性病是目前高校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阻碍之一。高校应端正自身工作态度,正确认识到相关干预工作的必要性和实际可行性。

2 高校学生患慢性病的主要原因

2.1 健康风险行为增加

高校学生处于初期成年阶段,是一个较为庞大的青年群体,他们与新时期社会的接触逐渐增多,容易被错误引导,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进而危害自身身体健康。高校对于学生而言是迈向独立的主要场所,也是推动其逐渐融入社会的关键桥梁。所以,学生在校期间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不良影响,认为抽烟、喝酒是社交必备技能,是人际交往中的流行趋势,也是帮助自己积累人脉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些健康风险行为,不仅无法帮助其夯实社交基础,还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长此以往,会加大其患上慢性病的概率。这些慢性病风险行为还具有较高的影响性,会对其同寝室友或是同学造成错误传播,逐步导致高校学生慢性病队伍扩大化。另外,高校学生自主活动时间较长,但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利用这些时间来打游戏、睡懒觉,极少用于健康锻炼,进而使得其建立起了不良的生活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安全隐患的危害性。

2.2 健康教育理念落后

慢性病的发展史较短,是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隐患性疾病,且其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人,所以大多数家庭、学校对其重视度不高,暂未出台相关约束机制及管理政策,导致高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能接收到正确引导,无从获取健康生活知识及相应的正确干预办法,使得其无法高效分辨健康生活习惯和健康风险行为,对自身身心健康造成威胁。部分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慢性病认知较浅薄,故自身健康风险行为不断增加。高校学生接受的健康教育较少,相关教育管理单位的健康教育理念发展也较为落后,这是影响高校学生慢性病患病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阻碍其健康发展观念进步的关键因素。

3 对高校学生进行慢性病干预的必要性

3.1 高校学生慢性病干预工作有待进步

慢性病不仅仅特指某一种疾病,而是指因某种健康风险隐患而引发其病程时间长、根治痊愈难度大、病因构成复杂的缺乏确切传染性生物的系列疾病。常见的慢性病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在过去,人们大多认为慢性病的主要受患人群为中老年人,但随之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革新,人们的生活习惯不断发生改变,使得青少年学生的健康风险行为不断增多,其慢性病隐患影响力而随之上升。由于目前我国慢性病干预防控工作仍处于起步探究阶段,卫生资源、工作队伍及干预理念等受限,无法全面适应各类型患者的实际需要,也没能及时高效地对高危人群施展有效的措施,导致卫生工作重点发生倾斜,不利于社会整体防控工作的落实。高校学生作为慢性病的隐藏患病人员,在此时对其进行干预,不仅能有效控制慢性病低龄化发展,从长远利益考虑,还能在最大程度上突出慢性病干预工作的实际效能。若高校一味地将慢性病干预工作重心向高年龄教师倾斜,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慢性病整体干预工作造成影响,甚至趋使慢性病低龄化情况加重。因此,相关干预工作管理部门在全面深入分析慢性病发展现状之后,适时对自身工作内容及应用办法措施进行适应性调整,实现对高校学生预防、对中老年人医治的根本作用。

上一篇:知易行难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