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仝小林教授分类、分期、分证思想在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1]。5%~15%的甲状腺结节为恶性[2]。甲状腺癌(Rcinoma of Thyroid)是对发生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滤泡细胞及甲状腺间质的恶性肿瘤的统称,是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比例为1∶2.5~1∶3.0,年龄大于40岁的甲状腺癌转移率及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3]。

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广义的辨证论治,应该是辨证与辨病两者兼顾。与传统辨证论治不同,当下中医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往往更重视“专病”,患者多以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癌等西医病名为主诉来诊,治疗方面重视病理指标的变化。此模式与中医传统辨证有所区别,如何面对现阶段的诊治特点,是一个重要课题。从此方面,结合现代医疗,仝小林教授在传承传统辨证论治模式,又开启了“分类、分期、分证”的辨证辨病思想,在临床专病治疗中,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中医对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的认识,其归为“瘿积”范畴

中医学对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古代没有此病名。战国时期的《庄子·德充符》即有“瘿”的病名,晋代《肘后方》首先用昆布、海藻治疗瘿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瘿瘤证治》按瘿肿之形、色不同分为气、血、筋、肉、石5种:“坚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瘿;皮色不变,即名肉瘿;随忧愁消长者,名气瘿;赤脉交络者,名血瘿”,在病因发病方面,强调了情志因素:“原因忧恚所致,故又曰瘿气,今之所谓瘿囊者是也”。《本草纲目》明确指出黄药子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的功效。

《灵枢·百病始生》初步阐明了积证的发病及形成过程。其曰:“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膜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难经·五十五难》曰:“积者,阴气也,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说明积证的阴阳属性当为阴,这些论述为后世肿瘤辨证论治方面提供了依据。

从发病及疾病状态上,甲状腺结节与气瘿、肉瘿、忧瘿相似,甲状腺癌与石瘿及积证相似,但又有不同之处,同样单纯性甲状腺肿等也与气瘿等病相似,某些甲状腺结节也与石瘿及积证表现类似而出现病名混淆的情况,现代的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都有甲状腺彩超及病理诊断,古代并无此诊断设备,多由视、触及病因病机来诊断疾病,所以按照此诊断方式,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属于“瘿积”范畴。

2 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病程分为“郁、瘀、虚”3个时期

郁、瘀、虚是瘿积发展的病机变化。瘿积分为阴积和阳积,阴积为因郁致虚损,无热象。阳积为因郁致热,伴有火热炎上之热象。

2.1 郁 包括气郁、血郁、痰郁。郁的阶段代表疾病早期,多为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早期或非手术期。多为实证,因多无显著典型颈部症状,多由甲状腺超声而发现。外邪侵袭,内因七情忧恚怒气,饮食水土失宜,素体肝郁等多种病因导滞患者肝气失和,肝郁气滞,气机失调,导致气郁;肝旺侮土,脾运化失职,湿痰内阻,导致痰郁;气机不利,气行失职,血行受阻,加之痰湿内阻,更加阻碍气血运行通导,导致血郁;发病之初,气郁血郁痰郁可相互搏结于颈前,发为瘿病。此时甲状腺超声可表现为良性结节:一般为纯囊性的甲状腺结节,是由多个小囊泡占据50%以上的结节体积、并且呈海绵状改变的结节。一般甲状腺结节及乳头状甲状腺癌多为此阶段。

2.2 瘀 是郁的进一步发展,郁滞不通,气、血、痰凝而为瘀,化生瘕积。多为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中期,发病日久,发展迅速,或伴甲亢的临床情况。此时患者可伴有颈部疼痛,声音嘶哑及全身症状,较郁的阶段临床症状明显。一般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多为此阶段。

2.3 虚 瘀久成毒,耗伤正气,热亦可伤气阴,包括肝肾阴虚,气血双亏,虚的阶段多为甲状腺结节后期,或伴甲减,甲状腺癌后期或术后,因早期甲状腺结节和癌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不易被患者主动发现,临床就诊多为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后期虚证多见。甲状腺癌发展迅速,消耗正气,伤气耗血,亦可表现为肝脾肾虚衰之证。

晚期患者颈前瘿结久病,因实致虚,多累及肝脾肾,后期可见气虚、阴虚等表现。肝郁日久化火伤阴,肝肾同源,日久导致肝肾阴虚;脾虚痰生,运化不利,气血生化乏源,日久可导致气血双亏。

上一篇:基层医院对慢性病医用人才的培养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