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综合治疗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是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多为散发,死亡率低,主要感染2~5月龄猪。病猪主要特征表现为鼻炎,鼻甲骨萎缩,鼻梁向一侧弯曲,牙齿咬合障碍,吃食不便,生长发育迟缓,给养殖者带来了较大经济损失。本病为慢性病,若单一用抗菌素治疗,易引起病菌对药物产生抗菌性或药物残留,疗效慢,如用综合措施治疗该病,可取得用药安全、疗效快和节约费用的效果。

1 病原

引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主要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D血清型的支气管败血巴氏杆菌或波氏气管败血杆菌、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等菌株。幼猪最为易感,且病变典型,大猪感染后一般多位带菌。本病原体可感染其他畜禽,人也能感染本病。

2 致病机理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猪病和带菌猪,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飞沫传染。恶劣环境和长期饲喂粉料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当多杀巴氏菌D血清型致病菌通过呼吸运动侵入机体后,首先黏附于鼻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表面,增殖形成微小的菌落,破坏局部的纤毛或上皮细胞的同时细菌外毒素弥散进入鼻甲骨组织,破坏深部的软组织及骨组织。如果病原菌通过筛骨侵入脑组织,则可引起脑膜脑炎变化;侵入支气管可引起气管炎;侵入支气管和肺泡则可引起支气管肺炎。波氏杆菌产生的凝集素、溶血因子、组胺、致敏因子以及坏死毒素等,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一定的协同和促进作用。

3 临床症状

仔猪感染本病表现:病初打喷嚏,由断续变为连续,以致呼吸困难。尤其在喂食和跑动时更为明显。病猪不安,有时乱跑、头部抖动,用前肢搔鼻或在硬物上摩擦。鼻黏膜发红,从鼻腔流出鼻液,开始为透明水样,随后发展成浆液至黏液,严重时带血。随着病程延长,鼻腔的软骨组织和颜面骨萎缩,使鼻腔缩短或偏向一侧。下切齿往往比上切齿突出3~5cm,破坏了正常的牙齿咬合,影响吃食,眼角有泪斑。

育成和育肥猪感染后,主要表现鼻子偏向一侧,造成采食有点困难,无明显的打喷嚏、流鼻涕、呼吸有鼾声等症状,病猪体温正常,吃喝仍属正常,但生长发育迟缓。

4 剖解变化

一般病变局限于鼻腔(特别是鼻甲骨)及其邻近组织。早期病变为鼻黏膜卡他性炎,鼻腔中积多量渗出物,渗出物呈透明浆液或脓性黏液,常混有血液。鼻甲骨萎缩,骨质软化,经常发生的部位是下鼻甲骨的下卷曲,严重的病例中下骨下鼻的上卷曲和筛骨也受到侵害,以致两侧下鼻甲骨的上、下卷曲全部萎缩消失,鼻中隔弯曲,鼻腔变为一个鼻道,鼻腔四周骨骼变薄,由于面部骨骼及鼻甲骨萎缩,致猪头面变形。

5 鉴别诊断

5.1 传染性坏死性鼻炎

传染性坏死性鼻炎由坏死杆菌所致。鼻部受外伤感染,可引起鼻腔组织及骨组织坏死、腐臭、溃烂,有坏死性口炎,唇、舌、齿龈及颊黏膜溃疡或坏死,颈部或臀部皮肤出现丘疹。

5.2 骨软症

骨软症是由VD或钙缺乏所引起的成年猪的营养代谢疾病。本病中虽然病猪的鼻部肿大、变形,面部骨质疏松,呼吸困难,但不打喷嚏,无泪斑,鼻甲骨亦不萎缩。

5.3 猪包涵体鼻炎

猪包涵体鼻炎由猪细胞巨化病毒所引起,主要侵害2~3周龄仔猪。本病临床上也出现打喷嚏,吸气困难,流鼻液,但本病不引起鼻骨萎缩性病变。

6 诊断

根据临床上鼻部变形等特征性症状,与类似症鉴别诊断即可诊断出本病,确诊需经实验室进行确诊。

7 综合治疗

7.1 内服氟苯尼考

按猪体重20~30mg/kg,2次/d,内服,连用 3~5d;或者混饲,按1,000kg饲料均匀拌入20~40g(效价),连用 7d。

对病重猪可采用氟苯尼考注射液从猪后海穴穴位缓慢注入,用量20mg/(kg·bw)。隔天1次,连用2~3次。同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滴鼻腔1~2次/d。

7.2 中药治疗

方用清燥救肺汤加碱,冬桑叶、金银花各40g,生石膏、辛夷各50g,麦门冬、阿胶、胡麻仁、杏仁、枇杷叶、酒黄柏各30g,酒知母、郁金、明矾各20g,甘草10g。共研为细末,拌入饲料饲喂,小猪50g/次,中猪100g/次,大猪150g/次。鼻干甚者加沙参、石斛和桑白皮;鼻气臭秽者,加知母、黄芩和马齿苋;鼻子歪斜者,加侧柏叶、丹皮。

7.3 针灸疗法

取天门、鼻中、脑俞、山根和大风门等穴针灸,1次/d,连针4~6次。

上一篇:家畜螨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