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侗藏农村老人慢病失能现状及老年康复需求分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围绕着老年慢性病疾病谱与其罹患程度所导致的老年人失能和长期照护,是老龄化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1]。本研究通过调查藏族、傣族和侗族3个少数民族农村老人群体罹患慢性疾病的现状,并采用国际通用的ADL(Activities Daily Living)量表测量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失能状况和程度,且以汉族老人进行对照。同时,基于生命历程的研究范式对严重及中度失能的老人逐一进行深度访谈,聆听和记录直接导致老人失能的主要原因,发掘其与慢性病的主要关系[2],力图对少数民族老年群体慢性病和失能的预防和康复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5-2016年期间,研究采用立意整群抽样方法,调研组先后完成了在云南瑞丽市(县级市)傣族、贵州黎平县侗族以及云南德钦县藏族的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3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对藏族、傣族和侗族60岁及以上的常住老人进行了入户调查。同时,采用平行对照方法,采用与3个少数民族完全一致的方法和测量工具,对安徽省蚌埠市李楼乡60岁及以上的常住老人进行了调查。3个少数民族实际调查703份,回收677份,共获得有效问卷665份,有效率为94.59%。安徽省蚌埠市李楼乡汉族实际调查261人,共获得有效问卷249份,有效率为95.40%。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及参与观察等方法,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以“60岁及以上老人”为标准,在调研地走村入户,对调研点的藏族、傣族和侗族的常住老人及其家属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具体调查方法包括慢性病自报告患病率调查、ADL量表测量和生命历程案例的深度访谈。在3个民族聚居地政府部门和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全力支持下,课题组根据当地人口详细信息(包括60岁及以上常住村民名单),走村入户,开展了基于医生诊断结果的自报慢性病患病率调查。
此外,课题组利用国际通用的评价个体失能程度的重要测量工具——ADL量表,测量了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将慢病和失能(ADL)的测量相结合进行分析。较为贴近实际和方便对比的ADL量表是评价老人失能状况和判断是否需要长期照护的重要参考依据[3]。本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方法对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进行了评定。
生命历程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强调对年龄、时序相关的变量和因变量进行深入考察,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着重强调个人生命事件和生命轨迹,将其作为线索与宏观社会现象及社会规律相联系[4]。课题组在傣、侗、藏和汉4个民族60岁及以上老人的ADL测量和自报告慢病调查基础上,聚焦于其中的中度及重度失能者,运用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范式一一进行深度访谈,以期了解民族老人的衰老、患病、失能直至需要他人长期照护的生命轨迹,从中挖掘出民族地区农村老人慢病失能背后的真正影响因素[5]。
2 结果
2.1 3个民族老人慢病现状及与汉族对比分析
调研表明,3个少数民族农村老人慢性病罹患率都处于较高水平,且各民族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见表1。傣侗藏3个少数民族农村老人的骨与关节疾病患病率都显著高于汉族老人(Plt;0.05),3个民族骨与关节的患病率随着从盆地、丘陵到高寒山区的变化而逐渐增加。这3个民族农村老人的慢性肺部疾病患病率相近,且与汉族无显著性差异(Pgt;0.05)。侗族和藏族高血压病与汉族的患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瑞丽傣族的高血压病患病率在3个民族中最高,达52.9%(Plt;0.05)。黎平侗族和德钦藏族的糖尿病患病率都非常低,而瑞丽傣族的糖尿病患病率特别高,甚至高于安徽汉族(12.9%),达18.2%(Plt;0.05)。3个民族的心脏病患病率比较:侗族的最低,藏族居中,瑞丽傣族最高,达26.7%(Plt;0.05),与安徽汉族接近。侗族和藏族的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也比较低,傣族则高达14.4%(Plt;0.05)。瑞丽傣族的肾病患病率高于其他两个少数民族,同时也高于安徽汉族(Plt;0.05),这与瑞丽傣族的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高于其他民族密切相关。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病时间长,如未得到及时控制,会累及肾脏,导致肾病。
表1 4个民族农村老人若干慢病的患病率比较 %骨与关节疾病肾病慢性肺部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傣族(瑞丽)侗族(黎平)藏族(德钦)汉族(安徽)
2.2 3个民族老人失能现状分析
3个少数民族农村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瑞丽傣族的日常生活能力损失情况最严重;德钦藏族居中,其ADL水平与安徽汉族接近(Pgt;0.05);黎平侗族农村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损失情况是3个少数民族中最低的(Plt;0.01)。
上一篇:不忘初心行善举牢记使命助弱贫中华慈善总会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