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早期预防与护理的教学体会
慢性牙周炎是由于微生物在牙周滋生,导致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等发生炎性破坏,导致牙周组织发生慢性感染的疾病[1]。牙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牙龈炎症、出血、牙齿松动移位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牙齿松动,自行脱落。慢性牙周炎早期牙周组织颜色变暗红、水肿、出血,久而久之会形成牙周袋,进而发炎、脓肿,牙龈退缩,患者在饮食冷、热、酸、甜等食物时会出现牙齿敏感。炎症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牙齿松动,进而脱落。牙周炎是慢性病变的过程,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牙周科常见疾病。慢性牙周炎早期预防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实习学生怎样从学生阶段转变为专业护理人员,带教发挥重要作用,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很多,包括改良式传统教学法、对媒体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基于问题的教学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有的特点[2]。该文根据多年从事口腔牙周科护理教学的临床经验,总结每种带教方法的特点,着重分析传统带教方法与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口腔牙周科慢性眼周炎早期预防与护理教学提供良好的理论教学基础,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9月在该院口腔牙周科实习的学生共计2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名,实验组全部为女同学,年龄 22~25 岁,平均年龄(23.)岁,入科考试成绩(87.)分;对照组全部为女同学,年龄 22~24 岁,平均年)岁,入科训考试成绩(86.)分,两组年龄、入科成绩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首先带教老师为学生讲解慢性牙周炎的基本理论以及其早期预防与护理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为学生亲自操作,讲解预防护理的实际操作,如日常护理预防知识:每天做到早晚刷牙,刷牙时间3~5 min,保持口腔清洁卫生;经常按摩牙龈预防牙周炎的发生;关心牙周健康,定时检查牙周健康;定时洗牙,清除牙结石,保护牙周等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同时注意一些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注意一些患者是否在服用一些抗凝血的药物,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做到个体化护理。带教老师对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认真整理,并进行讨论学习。
实验组采用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法。方法如下。
1.2.1 问题提出 对于慢性牙周炎的预防与护理的教学内涵主要以预防和护理为重点,熟练掌握慢性牙周炎的预防护理方法是主要教学目标。所以首先由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切合教学目标的问题,直接向学生提出护理预防的相关问题,如:牙龈按摩的主要操作方法与步骤、八式刷牙法的操作技巧;慢性牙周炎的饮食注意事项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通过实践经验得来的,所以带教老师直接让学生把这些细节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系统学习,收集资料,实际操作。
1.2.2 集中讨论 实习学生通过将上述问题细节在理论学习中系统学习,深刻理解,带教老师要求学生对慢性牙周炎的早期预防与护理进行总结概括,并进行总结式讨论分析,带教老师在讨论过程中进行补充和纠正错误,最后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汇总,让学生对慢性牙周炎的早期预防与护理有深入理解。
1.2.3 临床护理操作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根据对每个学生的护理知识操作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有意识让学生亲自管理患者,亲自对患者进行护理,鼓励学生多与患者沟通,在实际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因素,护理做到有爱心、有责任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患者交流,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为患者解决问题,并能够熟练掌握每个操作,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对发现的新问题及时总结,讨论,学习,循环往复,为临床护理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1.3 统计方法
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以及实习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出带教效果比较
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格率83.33%,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格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实践操作及格率91.67%,对照组学生实践操作及格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上一篇:慢性病患儿过渡期准备中医患各方任务及干预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