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也是慢性病 别轻视也不必恐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天津2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通讯员 朱芸)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患者,共同抗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介绍,当前医疗技术的科研水平正不断提升,但人们对于癌症还存在着一定误区,“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真正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面对肿瘤 从走出认知误区开始
当前我国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和早诊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人们在认知上的误区有一定关系。因为恐惧肿瘤的发生,从而忽视身体征兆,拒绝必要的检查,导致对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再加上肿瘤早期表现隐匿,出现明显症状时已多为中晚期,难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把肿瘤说成慢性病并不是医生对患者的心理安慰。”郝继辉介绍,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肿瘤列为慢性病,但普通民众还是会把肿瘤看成十分“可怕”的疾病。
在所有对待肿瘤的态度中,有两种最不可取:一是“轻视肿瘤”,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十分自信,觉得像肿瘤这种疾病不会“招惹”自己,从而忽视一些身体的异常信号,拒绝必要的体检查体;二是“恐惧肿瘤”,当在体检中发现患上肿瘤以后,过度恐慌,精神溃败程度甚至大于身体遭受的创伤,从而不能够配合医生的治疗。
郝继辉表示,其实癌症并不等于死亡,依靠科学规范化的治疗手段,肿瘤患者也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普通慢性病患者那样,重回工作岗位,实现正常生活。把肿瘤当作慢性病来治疗,也是希望患者走出认识误区,科学面对自身情况,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掌握早发现、早诊断、早规范化治疗的“三早”理念,通过主动积极的预防和干预,至少有3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还有30%的癌症是能够做到早期发现的。如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和胃癌等常见恶性肿瘤,都是可以通过改善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有效预防或早期发现的肿瘤。例如戒烟或拒绝二手烟,有助于降低肺癌发病风险;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习惯,能够预防大肠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注射乙肝疫苗,是能够有效阻断肝癌发病的途径之一。
素有“癌中之王”称号的胰腺癌,其实也有相对固定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患有慢性胰腺炎、长期大量饮酒或吸烟、常接触化学毒物的人群,都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排查胰腺癌发病风险。
“在临床接触的胰腺癌患者中,约有60%曾经做过胃镜,能侧面看出患者在肿瘤早期大多认为自身症状是胃部疾病,往往首选到胃肠科求医。”郝继辉介绍,从症状上看,胰腺癌的发病表现主要有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等,很容易和胃肠、肝胆疾病相混淆。因此,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胃肠、肝胆疾病患者,要考虑查一查胰腺。如果渐渐出现消瘦、黄疸、严重腰背部疼痛乏力等症状,就更要警惕胰腺癌存在的可能性。
35.1%乳腺癌患者有乳房再造意愿
2014年《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显示,中国的乳房切除术占到原发性乳腺癌手术的88.8%,即近九成乳腺癌患者切除了乳房。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患者在接受乳腺全切术时,完全不了解有乳房再造这一选择,许多患者在术后多年仍会对缺失的乳房抱憾,甚至无法回归正常生活。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丽的权利,但却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被满足。”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委会侯任主任委员、天津市肿瘤医院乳房再造科科主任尹健介绍,根据当前国内的调查数据显示,约有35.1%的患者有乳房再造意愿,但全乳切除术后总再造比例为10.7%,近一半的医院乳房再造率仍然<5%,远低于有乳房再造意愿的患者比例,这表明部分乳腺癌患者的再造意愿无法被满足。
乳房再造医护人员和患者组成“乳房再造志愿行团队”,通过新媒体平台线上传递和面对面线下交流等形式,以亲身经历传递积极治疗的心路历程以及乳房再造的真实体验,为有需要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的乳房健康、乳腺癌防治及乳房再造知识科普,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专业性、权威性的医学信息支持,鼓励并帮助更多罹患乳腺癌的人群重获美好人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上一篇: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为了健康防癌也要看一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