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杨林花代表:进一步完善慢性病管理体系

“我国历来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慢性病防治重点逐渐向健康管理转变。但慢性病发生机制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杨林花近日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慢性病管理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杨林花以自己在门诊中接触较多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为例介绍,这类疾病目前临床上有着明确的治疗手段。对于新诊断的ITP患者,首先使用一线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或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这些药物短期治疗有效,在出现耐药或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大多数ITP患者会接受二线治疗,二线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使用口服药艾曲泊帕、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

“这些二线用药每年治疗费用大约7万元至8万元。不过有些药物已经纳入医保报销。以艾曲泊帕为例,2019年8月22日,国家医保局将艾曲泊帕乙醇胺片纳入了抗出血药乙类范围,乙类药物医保可报销70%。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进一步提升患者使用创新药品的可及性与可获得性。”杨林花说。

“然而,在临床上,这类患者90%为门诊治疗,一般不需要住院,患者为了报销而选择住院,就会浪费医疗资源,而住不进医院的患者,可能选择放弃用药。”杨林花说,ITP患者在血液病门诊中占比相当大。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群中,ITP发病率为每10万人有5人至10人发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三分之一,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育龄期女性和儿童群体等。“鉴于这种现状,建议应当将一些常用药物纳入门诊特殊疾病或者慢性疾病报销保障范围。这样做既避免了医疗资源浪费,降低住院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佳佳)

上一篇:云南元谋县“互联网+”门诊特慢病医保服务惠及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