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药科技创新、慢性病管理等问题,委员们
经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保障人民健康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们围绕医药科技创新、慢性病管理等话题深入探讨,从多个方面提出建议,为不断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出智慧方案。
王宁利委员:
将眼病防治纳入慢病管理
“80%至90%的视力丧失是可以通过现有的、成本效益较高的干预措施来预防或治疗的。”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呼吁,把眼病防治纳入国家慢病管理体系中,在慢病筛查中加入眼底照相项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方式改变了,和慢病相关的致盲眼病大幅增高。”王宁利以糖尿病举例说,糖尿病患者最终发展为眼部并发症的高达30%,在个别农村地区甚至达到40%。如果早期不干预,糖尿病导致的眼部并发症就会导致失明。此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也有可能造成眼底病变。“真正由眼病本身造成的致盲率大概在50%至60%,而慢病管理不好造成的致盲则占到了40%左右。”
如何把眼科和慢病管理相结合?“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王宁利说,“将眼科和慢病管理相结合的好办法就是普及眼底筛查,拍一张眼底照片,可以发现80%的眼病,费用不到80元,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极其巨大的。”此外,眼底病灶筛查不仅能发现眼底疾病,对一些慢性疾病也能及早发现。高血压、动脉硬化、早期糖尿病、肾病等疾病都在眼底上有表现。
“内分泌科应该配备眼底照相机设备,病人来了拍一张眼底照,同时发给眼科医生,相关眼部并发症就能早期发现。”王宁利建议,将防治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将筛查工作在基层做好。同时利用好数字化医疗、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等手段,在基层做好筛查,大城市里有经验的医生云端阅片,提出诊疗建议,形成完整的眼病防治体系。
罗永章委员:
以立法为医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护航
“医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是未来生物产业的必争之地,创新药物研发往往面临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特别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医药品种,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商业和学术价值。”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呼吁,加强立法,加大对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的保护力度。
罗永章介绍说,几乎每个新药都需要若干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凝聚了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花费了国家和企业大量科技资源,才能最终实现重大突破。
“保护关键核心技术,除研发主体的自我保护外,国家政策法规是否合理更加关键。”罗永章坦言,近年来,我国药品注册审评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但立法和实践中却没有对关键核心技术保护给出足够的重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保护,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罗永章建议,应抓紧修订和更新行业法规,使国家保密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充分落实。可在不降低审评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减少对技术工艺细节的披露要求。同时,把披露关键核心技术的主动权交给申报主体,允许申报主体保留不完全披露关键核心技术细节的权利。
“在监管体系层面也应明确泄密法律责任,对关键核心技术资料的提交、保存、审阅和调用等环节加强管理,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泄露行为的惩罚力度。”罗永章补充道,还要强化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对核心技术的保密工作做到全程可追溯、全员可问责。
王松灵委员:
将口腔卫生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俗话说“病从口入”,口腔健康直接影响全身健康。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建议,将口腔卫生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基层口腔疾病筛查和治疗管理。
“口腔中有超过700多种细菌,当发生牙周炎时,慢性病灶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以通过牙周膜进入血液到达全身,引起或加重全身各种疾病。”王松灵说,应系统开展口腔疾病与全身重大慢病发生发展研究,服务全身健康。
“目前一颗进口种植牙近2万元,种牙的费用之高好比在口腔里装了一辆豪车,而国产种植牙研发后预计费用可降低50%。”王松灵建议,加大研发力度,研发新生物材料用于口腔修复及治疗,用前沿诊疗新技术防控口腔疾病。此外,还应将口腔卫生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视口腔预防保健,制定面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发展适宜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技术。
上一篇:两会丨全国政协委员侯建明:构建后疫情时期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