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慢性病预防控制“持久战”,“防控先锋”
■?预防为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健康上云?提升健康服务可及性?
今年7月23日,20余名小记者走进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学习健康知识。
严亚琼表示,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推动“323”攻坚行动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更大层面、更大范围地开展主动筛查,通过信息化、大数据识别更多的高危人群,真正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健康管理。从而降低因慢性病造成的过早死亡率,有效控制慢性病负担增长,积极推进健康武汉建设。
由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科学预防控制慢性病显得越来越重要。
“慢病所更多的工作是在大家看不见的幕后。我们像是一个个数据‘处理器'”。严亚琼表示,要了解地区人群健康状况、人均期望寿命、死亡率、死因顺位、变化趋势等这些宏观健康水平,需要通过一个个微观数据分析评价得出结论。
【编辑:余丽娜】
近年来,武汉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逐年提高,从2008年的78.23岁上升到2022年的82.15岁。“值得欣喜的是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正在逐年下降。”严亚琼指出,“慢病防控的奋斗目标不仅仅是要延长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更是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期望寿命。使慢性疾病能够不发生、晚发生、发展慢一些、并发症更少一些,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每隔3年到5年,市疾控中心慢病所便会开展一次慢性病与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市范围内收集调查问卷。然后对数据进行清理、统计和分析,最后形成全市的人群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为政府卫生政策及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身为始建于1952年9月的武汉市卫生防疫站,是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管理与指导的中心。
国内外多项实践经验证明,慢性病的预后与疾病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干预越早,治疗和管理效果越好,早发现、早干预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关键。近年来,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坚持主动出击,积极推进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各类重大慢性病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早管工作。
近年来,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简称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始终坚持居民健康“防控先锋”职责,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以推进健康武汉慢性病防治相关行动为重点,不断夯实基础监测,强化信息化建设,大力倡导和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整体发展,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9月1日是第16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再次向武汉市民发布健康提示:减盐、减油、减糖,倡导口味清淡;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倡导全生命周期关注“健康”。
■?早诊早治?取得慢性病防制主动权
严亚琼认为,“上医治未病”就是强调在患病前做好预防工作,从探究和控制病因入手,达到“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而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无疑是成本最低、效果最显著的方法。
“通过我们的干预试点,武汉市社区开始有各种各样的慢病管理团队,出现很多自我健康管理小组,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养成了良好的自我健康监测、自发运动、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2010年到2014年,市疾控中心慢病所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了社区干预项目。结果显示,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如:科学饮食,合理运动,调节心理,干预组患者血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
2022年,恰逢武汉疾控成立70周年。70年来,卫戍江城健康,疾控人从未缺席。
慢性病的发生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密切相关,通过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根源上消除慢性病滋生的温床就成了科学防控慢性病的工作重点。
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严亚琼介绍,该所每年都会围绕各个慢性病相关宣传日,在全市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以提高广大居民对慢性病的认知,了解其危害,增强防范意识。
武汉疾控下设“8所1中心”,分别为传染病防制所、艾滋病防制所、血吸虫病与地方病防制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病原生物检验所、环境健康与食品安全所、健康教育所和信息中心。这些业务科所分别承担了哪些公共卫生职能?长江日报开辟“健康卫戍者”专栏,打造武汉疾控战队“家族”群像,展示疾控工作者风采。
上一篇:省健康县区评估组来矿区评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