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属疑难病、多发病、常见病,属呼吸系统疾病[1]。相关调查显示,CPHD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且发病率为0.67%[2]。病情反复发作为CPHD患者的特点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CPHD而言,护理方法是否合理具有重要作用,且与患者预后具有直接的关系[3]。基于此,本研究在本院选取了240例CP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与分析了对CPHD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CPHD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46~79岁,平均(59.)岁;病程2~28年,平均(16.)年。对照组患者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44~78岁,平均(56.)岁;病程 4~25年,平均(19.)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纳入标准 (1)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2)病情程度分级属Ⅰ~Ⅲ级,中医证候积分小于35分[4];(3)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1.1.3排除标准 (1)不愿合作者或精神病患者;(2)近1个月有急性代谢紊乱者;(3)可能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4)明显脑梗死、左心力衰竭等疾病患者;(5)原发性心肌病、类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患者[5]。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保持病房干净、整洁、舒适,定时开窗通风,室温保持在18~20 ℃,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睡眠;用生理盐水漱口,防止口腔溃疡的发生;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勤翻身,预防压疮;协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常按摩受力部,放置软垫缓解受力点压力;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出现嗜睡、抽搐、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等症状,立即向责任医生报告;严格控制探访人数、时间,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的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包括体育锻炼、呼吸功能锻炼、心理、生活行为、认知等[6]。具体方法如下。
1.2.1.1认知干预 为提高患者的防治依从性,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积极采用健康宣教形式;嘱患者定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介绍家庭氧疗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做好血压、心率检测及自我用药等;帮助患者掌握药物使用的正确方法[7]。
1.2.1.2生活行为 为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嘱患者多休息;远离各种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接触或食用易过敏物质;督促患者戒烟、酒;禁食高盐、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食物;多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类食物;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为主[8]。
1.2.1.3心理 为建立良好的信任感,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增加患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向患者介绍同类疾病成功康复的案例;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共同配合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9]。
1.2.1.4呼吸功能锻炼 为强化横膈及呼吸肌,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气法等呼吸运动[10]。
1.2.1.5体育锻炼 在制订符合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锻炼方案时护理人员首先应对CPHD分期进行正确评估。运动方式主要采取有氧运动训练,如骑自行车、打太极拳、步行等。整个体育锻炼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可而止,循序渐进。应采用间歇式训练方式,2次运动之间应间隔10 min[11]。
表1 2组患者干预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项目观察组(n=120)湿啰音干啰音憋气胸闷喘息咳痰咳嗽对照组(n=120)湿啰音干啰音憋气胸闷喘息咳痰咳嗽显效(n)4034有效(n)5668无效(n)总有效率(%)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项目观察组(n=120)干预前1 d干预后15 d干预后30 d对照组(n=120)干预前1 d干预后15 d干预后30 d生理功能58.社会功能49.生理职能45.躯体疼痛48.精神健康59.情感职能54.活力53.总体健康47.注:与同组干预前1 d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bP<0.05。
1.2.2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在干预前1 d和干预后15、30 d对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各评定1次。疗效判定标准:患者临床表现有加重的现象或没有明显的消失为无效;患者临床表现有所改善,但未恢复到正常值为有效。患者临床表现显著消失,且基本恢复到正常值范围为显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生活质量评分:在干预前1 d和干预后15、30 d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各评定1次[12]。
上一篇:智慧医疗背景下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设计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