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助力实现分级诊疗
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1000多个县级行政区开展分级诊疗试点。这意味着,“分级诊疗”时代来临,大医院将侧重急难病症,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承担为居民治疗常见病、慢性病、重症康复等功能。
业内人士指出,分级诊疗的实施,将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将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及床位难的问题。多家医疗机构正积极践行国办下发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着力通过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搭建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
搭建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
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傅卫告诉《中国名牌》:“《医疗服务体系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卫生资源的规划、布局、结构、数量等要求,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和医疗卫生的需求。”
“根据有关政策,北京市医管局在分级诊疗管理方面做出了探索性尝试,主要通过建立医联体,实现医联体内部不同医疗结构的医疗责任划分,从而实现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封国生强调,“目前已经在包括朝阳医院在内的北京市7家大型医院建立7个医联体,下一步还将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不管大病小病,患者挤破头往大医院跑,造成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浪费现象并不少见,在我国台湾地区也如是。“台湾地区的全民健保制度未有分级是当初制度设计失误之一。台湾地区健保普及率高,看病费用低,导致一些人动不动就到三甲医院看病,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目前,台湾想通过设立家庭医师制度改变这一现状,但实行起来却很不易,因为当这扇门打开后要再关上会更困难。”台湾卫生福利部门健康保健署署长黄三桂坦言。
医联体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封国生介绍,医联体内部以市属三级医院为核心,囊括二级医院和社区医疗中心。医联体可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技术方面的支持,从而使患者更加信任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使常见病和多发病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建设除利用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外,可进一步提升大医院诊断疑难复杂疾病的能力。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包括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在内的以康复为主的医疗服务体系,早日实现康复机构、护理机构与三级大型医疗机构对接,形成更加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链。”封国生说。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决策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陈昱瑞认为,为优化城市医院规划布局,有关部门要明确医院规模、数量,控制床位规模盲目过快增长;在优化公立医院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办医,特别是要优先支持非营利性机构发展,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和健康卫生需求。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经过近40年的运营,已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医学中心,分院区遍布台湾地区,为台湾提供1/3以上的医疗服务。
考核问责等配套政策不可或缺
傅卫坦言,要想真正实现分级诊疗,除建立健全各级相关医疗服务体系外,还应在医疗价格体系的引导、医保报销体制等方面进一步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完善全科医生服务体系、家庭医生服务体系等,同时也要通过政府和媒体的宣传,引导患者有序就医,才能够真正使分级诊疗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傅卫强调,俗话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更好推进《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有关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实施方案,组织定期的年度考核,将其真正作为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项目,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问责机制。
坐落于天通苑中心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旨在打造京北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指出,清华长庚医院的医疗体系将以清华长庚医院为核心,联合建立一批康复医院、社区诊所、乡镇卫生院,形成三级医疗体系,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和利益分享机制早日实现患者的双向转诊及医疗服务一体化,通过建立医联体、医院集团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分工,实现区域联动。
上一篇: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