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疾病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已成为现阶段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病作为一种不良的精神刺激,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对方式作为可利用的处理应激个体内部资源,可以加重或减轻患者的心身症状[1],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疾病康复和心理健康,反之,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因此,了解慢性病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对患者的疾病康复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医学应对方式进行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2112年1~2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80例慢性病患者。入选条件:①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种或以上者;②意识清醒,无智力障碍,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③无精神病史;④病程≥1年。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44~68岁,平均(53.82±6.92)岁。职务:干部62例,工人10例,农民8例;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18例,高中或中专16例,大专及以上40例。疾病种类:高血压18例,冠心病12例,脑梗死10例,慢性支气管炎10,糖尿病8例,高血压和冠心病6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6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①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2]:该量表共有90个问题,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等10个症状因子。采用5级评分(1~5分),得分越高表示精神症状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该量表能较准确地评估受评者某段时间里的症状水平,广泛应用于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从不同侧面反映各职业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②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2]:该问卷为自陈式个体应付行为评定量表,评定时间范围是指受检者近两年来的应付行为状况。包括62个条目,6个分量表,分别构成6个应付因子,即(F1)—解决问题因子(有12条目)、(F2)—自责因子(有9条目)、(F3)—求助因子(有10条目)、(F4)—幻想因子(有10条目)、(F5)—退缩因子(有10条目)以及(F6)—合理化因子(有11条目)等。其中积极应付方式包括解决问题和寻求帮助两因子,消极应付方式包括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4个因子,合理化为混合型。每条目答案为是或否。计分方法:解决问题分量表中条目19、求助分量表中条目36、39、42,选择“否”得1分,选择“是”得0分;其余各分量表计分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分数越高则越倾向于采取此应付方式。

1.2.2 调查方法调查前,首先向被测试者说明调查的目的,以取得其配合。讲解填写的要求,发放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者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填完后,问卷当场收回。两种量表装订成册。

1.3 心理问题评定标准以SCL-90总分>160分或任意一个因子≥2分,或阳性数目超过3项三个条件之一者判定为存在心理问题[3],任一因子的得分≥3分者,则被认为可能有中、重度的心理卫生问题[4]。

1.4 数据处理所有资料建立数据库,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Personal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慢性病患者心理问题检出率根据心理问题的检出标准,80例慢性病患者共筛选出有心理问题者(包括轻、中、重度三者)30例,无心理问题者50例,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7.5%。有心理问题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明显低于国内常模[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有心理问题者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结果比较(分±s)全国常模(n=1388)心理问题组(n=30)t值P总分129.96±38..79±29.523.18<0.01总均分1.44±0.431.89±0.344.50<0.01阳性项目数24.92±18.4157.74±13.257.93<0.01阴性项目数65.08±18.3334.26±12.367.64<0.01阳性症状均分2.60±0.593.02±0.353.35<0.01躯体化1.37±0.481.78±0.443.45<0.01强迫1.62±0.582.05±0.481.41>0.05人际关系1.65±0.511.99±0.453.22<0.01抑郁1.50±0.592.12±0.564.84<0.01焦虑1.39±0.432.09±0.386.68<0.01敌对1.48±0.561.92±0.433.41<0.01恐怖1.23±0.411.62±0.363.92<0.01偏执1.43±0.571.79±0.422.79<0.01精神病性1.29±0.421.42±0.351.30>0.05

2.2 有心理问题者与心理正常者应对方式的评分比较表2结果显示,有心理问题者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心理正常者,而自责、逃避、幻想以及合理化等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心理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上一篇:病人照料与乡村孝道基于冀南沙村的田野考察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