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农村空巢老人的慢性照护困境基于江西省个家庭

空巢老人是年龄在60周岁以上、因无子女或子女异地居住而产生的独居或与配偶共居的老年人,包括“失独”老人、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照料未成年孙子女的老人等。中国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加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农村家庭的人口数量锐减,农村年轻人口的比例逐渐下降;其次,城镇化过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通过升学或工作的方式向城镇转移,农村老年人口比例渐渐上升,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也随之持续增加;再次,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巨大,为改善生活,多数农村劳动力不得不选择全年或季节性的外出打工,农村常住年轻人数量减少,空巢老人数量进一步攀升。随着年轻人的离去,农村空巢老人在身体功能下降、慢性病频发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老年夫妻互相照护,很多独居老人还会遭遇生病但无人照护的窘况。很多患有慢性病的高龄空巢老人要继续进行土地耕种以获得农业收入,部分空巢老人还承担着照顾孙子女的重任,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和照护。同时,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在人力资源、医疗水平、财政投入上尚有很大的不足,相比城市地区,中国农村患有慢性病的空巢老人们还未得到良好的检查、医治和照护。

1 材料与方法

1.1 课题组于2016年1月对江西境内3个县的3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的多户空巢老人进行了访谈调研。访谈纲要包括6个部分内容:(1)访谈对象的确认和沟通,包括年龄、户籍身份、此次访谈目的、录音许可等;(2)老人出行交通情况、老人精神状态、老人生活环境;(3)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居住情况、婚姻情况、子女情况等12个项目;(4)引导老人对身体状况和医疗需求进行自述,同时进行录音以方便后期资料整理;(5)老人健康状况确认,包括自理能力、残疾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门诊情况、住院情况等5个项目;(6)老人医疗需求调查和确认,包括就医情况、预防体检、保健知识普及、紧急救护、康复训练、用药指导、有无日常身体检测、日常自理能力、操持家务能力、其他医疗需求、护理需求等11个项目的60多个选项。本文选取此次调研结果中患有慢性病的10户老人进行慢性照护的相关研究。

1.2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10例患有慢性病的农村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男6例,女4例,年龄61~87岁,平均75.1岁。在受教育程度方面,3例没有受过任何学校教育,5例小学文化,2例初中文化。调查对象中除1例丧偶15年以外多属于偶居空巢老人,子女数量最少2个,最多7个,平均子女个数为4.7个。10户受访者中有5户空巢老人仍有耕地且在耕作,平均耕地面积为2.5亩。

被调查对象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收入、社会养老金和子女供给,不同家庭的经济情况差别较大:年满60未到80岁的老人仅能领到每个月80元的基本养老金(7户);80岁以上老人在每月80元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另有每月80元的高龄津贴,合计每月160元(1户);失地空巢老人每月失地农民保险1 000元,基本养老金80元,高龄津贴80元,合计每月1 160元(1户);子女在外地做生意的老年夫妇相对富裕,月收入平均有3 166元(1户)。

1.3 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 受访老人的健康状况主要通过视力、听力、语言表达能力、精神面貌和身体活动能力五个方面来反映。受访的10例农村空巢老人中有1例老人完全不能自理,1例老人部分不能自理,剩余8例老人可以完全自理。由于老人身体功能的下降,伴随年龄的增加多有耳聋耳背、视力模糊的情况,10例老人中的5例有听力障碍,在日常沟通中需要大声才能与其沟通;有1例84岁的老人有一定的视力障碍;1例老人62岁时务农受伤导致左腿截肢安装了义肢。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受访的10例老人均未表现出有障碍,交流时老人的精神面貌基本良好,除了完全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以外,在身体的活动能力上表现均良好,由于年龄原因多数老人行动略有迟缓〔1〕。

1.4 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及就医就诊情况 从慢性病患病情况上来看,10例受访老人中有8例患有1项慢性病,1例老人患有2项慢性病,1例老人同时患有3项慢性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人有4例,患有高血压的老人也有4例,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有3例,患有糖尿病和帕金森病的老人各有1例,慢性支气管炎和高血压是主要的农村老人的慢性病病种〔1〕。

由于患有慢性病的空巢老人需要常年服药、门诊就诊甚至入院治疗,本次入户访谈也对空巢老人的门诊就诊情况和住院治疗情况进行了了解,患有慢性病的10例空巢老人在门诊就诊和取药的频率高于住院频率。门诊就诊频率和取药频率在受访者个体间也有差异,10例受访老人中有7例需要经常到门诊看病,3例表示不需要经常门诊就诊;10例受访老人中有8例需要经常取药,2例表示很少取药,需要经常取药的8例中有3例是自己取药,其余5例需要子女或配偶不定期取药。在门诊医疗机构的选择上,10例空巢老人普遍表示优先选择村卫生所,一方面由于就医地点近、交通便利,另一方面是因为医生较为熟悉和了解自己的病情。在住院治疗方面,10例受访老人中有2例表示需要偶尔住院,其余8例表示很少住院,只有出现重大疾病的情况下才会住院。

上一篇:社会支持与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医务社会工作的启
下一篇:没有了

Top